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这个“五一”小长假,有人追求“诗与远方”,也有人选择与文化和艺术相约,在“家门口”感受艺术的熏陶——“五一”佳节,青海省各大文化场馆,陆续推出了不少精品展览和活动,为高原人民呈上了一道文化艺术的盛宴。
青海美术馆推出五大展览,吸引了不少省内外的游客。人们或三五成群,或孤身一人,感受艺术的氛围。在于小冬油画作品展现场,有人拿着手机翻拍作品,有人驻足凝视,似乎走进了于小冬的画境。就读高三的王砚准备参加今年的艺考,趁着“五一”假期,他专门来看展。“我很仰慕于小冬老师,以前想欣赏他的作品,只能通过网络或者书籍。如此近距离地看到于小冬老师的作品,我非常开心。看他的肖像画作品,仿佛画中人就站在面前。这是一次难得的艺术鉴赏课。”王砚说。
(资料图)
在青海美术馆2号展厅,周志义中国画作品展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周志义扎根于青海一辈子,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高原风情、鲜明的民族风格、多姿的生活风貌。从《阿姑新歌》到《酥油飘香》,从《青稞熟了》到《撒拉之乡那红红的辣椒》……每一幅作品都烙印着高原风情。这样的艺术呈现,吸引了不少省外游客的目光。从北京到青海远道而来的游客徐晓华说:“我知道青海有藏族,却不知道还有土族和撒拉族,观赏周老师的作品,除了对我有艺术的熏陶之外,也让我通过画作初步了解到了土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的穿着服饰、生活状态。看完展后,我打算去他们的故乡看看。”
给孩子讲述文物的故事。
返本还原——江苏省小尺幅版画作品展和“可触摸的记忆”——江苏省美术馆藏艺术档案文献巡展让不少西宁市民驻足。“没想到不用远赴江苏,就能看到如此精彩的艺术展览,这真是太好了。”市民李女士说。两个展览,既能满足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又能带领观者了解江苏省美术馆的历史。特别是展出的齐白石画作《青蛙》,傅抱石作品《西陵峡》,清代画家黄慎作品《红芍药》更是吸引不少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存。“能在青海看到几位大家的作品,实在难得。”李女士说。
除了青海美术馆,西宁市海迪耶书画城和朱成林艺术陈列馆·惠和斋画廊等场馆,也为广大市民呈上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展。5月2日开展的静一(尹峰斓)书画展令人耳目一新。他的画作古韵十足,既有闲云流水、悠然世外的高雅情趣,也有山峦起伏、千里龙蛇的大气磅礴。观他的作品,宛如身居竹林听风、闲饮清茶静心……凝神观画许久,可见画中大境界。
展陈于朱成林艺术陈列馆·惠和斋画廊的“道韵俗成”——马海方书画展又给人另一番艺术的享受。作为一名老北京人,他用疏放洒脱、灵动有趣的笔墨将旧时北京的世相风情展示得淋漓尽致。在他笔下,下棋的、逛庙会的、拉二胡的、拉洋片的……应有尽有。看他的画作,仿佛回到了遥远的过去,既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又能发现诸多文化印痕。“我虽然没有见过旧时北京的风情风貌,但是远在青海长大的我们也经历过一些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场景,感觉妙趣横生。”观展的王女士说。
在西宁美术馆,“画说河湟”西宁画院推介画家系列个展——刘忱油画作品展“五一”期间也在持续展出。刘忱的油画作品中饱含了艺术家对河湟谷地的深情厚爱。
除了欣赏书画展,青海省博物馆也在“五一”期间迎来参观热潮。5月2日,青海省博物馆内游人如织。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胡晓军趁着假期带着女儿前来参观,在他为女儿讲述文物故事的时候,吸引了不少参观者侧耳倾听。于是,胡晓军义务做起了讲解员,在他的讲述下,陈列于展柜中的文物仿佛有了生命。“这件陶钱范出土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西海郡故城,它是王莽时期用来铸币的钱范。”胡晓军指着展柜中的陶钱范说。每见到一件新奇的文物,就会有人上前询问。“这是什么时期的文物?它是用来做什么的?”面对询问,胡晓军都会热心地给予解答。
春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五一”假期,也有不少人选择与书香为伴。青海省图书馆内,人们认真地捧读着一本好书,在书中徜徉。西宁市几何书店的学习区,也坐满了学习和阅读的人。今年就读高二的王文静拿着一本小说随手翻阅,她说:“因为学习比较紧张,所以今年便没有打算出去游玩,到书店看看书,也是一种享受。”
“五一”假期,与书香为伴。
这个“五一”假期,各大文化场所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假期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也让不少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文化盛宴,感受到了“文化过节”的新风尚。(记者 王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