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7日至10日,在长江经济带省级党报智库联盟、新华日报社主办的“与江共生‘绿’满新征程——长江经济带及黄河流域省级党报全媒体行”活动中,来自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黄河流域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京津冀地区的省级党报记者,深入江苏宜兴市和溧阳市,沉浸式领略“与江共生,绿色发展”的现实图景。
【资料图】
“贵州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危。”4月16日,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王翌秋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贵州位于长江经济带上游,全省国土面积的65.7%属于长江流域,88个县市区中有69个属于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这决定了贵州在长江经济带中重要生态屏障的功能定位。
王翌秋教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翌秋是贵州人,从小生活在环境优美的赤水河畔,她记忆中的家乡,素有“桫椤王国”“瀑布之乡”“竹子之乡”的美称。“去年,我有幸承担了有关贵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课题研究,有机会从学术的角度去审视贵州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游省份,如何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王翌秋说。
“如何把贵州优越的生态资源价值化、资本化,对于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王翌秋说,把优越的生态资源价值化、资本化,不断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落户贵州贵阳的华为云数据中心。
对此,王翌秋给出了建议:从环境敏感型工业入手,同时从山地特色和红色农文旅产业入手。
“从环境敏感型工业入手,推进产业生态化。以大数据产业为例,贵州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大到强,充分得益于独有气候资源和优良生态环境的赋能,良好生态环境对贵州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后发优势正逐步凸显。未来,贵州可以依托自身优良生态禀赋,优先发展洁净医药、电子信息、精密器件等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的产业,实现“变道超车”,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王翌秋说,贵州还可以加快建立生态大数据管理和应用平台,发挥大数据在生态产品数据采集、存储、整理中的作用,为社会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决策应用提供信息资源。
“生态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是可以‘双管齐下’的。”王翌秋告诉记者,贵州境内山地和丘陵地貌占比达92.5%,因此要在山地特色上做足文章,做优做精茶叶、辣椒、刺梨等已有优势农产品和地方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蔬菜、食用菌、水果和中药材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同时还要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
“贵州还拥有溶洞、峡谷、瀑布等奇特的山地景观,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开发条件。此外,贵州还拥有底蕴丰厚的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通过将生态旅游与民族特色、红色文化结合起来,深耕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以新思想引领生态发展新征程,讲好贵州红色文化故事。”
宜兴市潼渚村。
贵州与江苏分别位于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下游地区,当谈及江苏与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时,王翌秋表示,共护长江水是贵州与江苏两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也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两地应该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坚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谋划未来发展。
王翌秋表示,生态环境保护是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挑战,解决好生态环境的瓶颈能够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处于上游的贵州生态环境脆弱,需重点做好水土保持和石漠化治理,改善水生态质量,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区。处于下游的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和工业污染治理压力较大,湿地、河湖的富营养化和生态退化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要着力做好水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干江东 尚宇杰
编辑 王剑